“春風(fēng)不相識,何事入羅幃”?原來,是它裹著家鄉(xiāng)的黃米飯的香味而來,縈繞著就上了心頭,勾起我對家鄉(xiāng)的濃濃思念。
家鄉(xiāng)是青山綠水的村莊,藏在層層疊嶂的大山里,每逢春天,新芽冒頭,青山綠染,連春風(fēng)里都帶著無盡的清新。待到二月二以后,春風(fēng)不夾寒,慢慢暖開了山花,放眼過去,一片片綠色青山中,點綴著各色各態(tài)的花兒,有桃紅、櫻粉、桐白…可謂是“春風(fēng)翻南嶺,暖紅桃與櫻,百花爭艷早,青山披紗巾”。
在所有春花中,我最為鐘愛黃飯花了,它學(xué)名叫密蒙花,是一種灌木植物,開花時一蓬蓬的,花朵兒多小且密集,整體是淡黃白色的,并不鮮艷,卻是濃香四溢,帶著誘人的飯香味兒,像是一捧可口的糯米飯。當然,這是味蕾記憶刺激的嗅覺反映。小時候,每逢黃飯花開,母親都會摘個兩三束掛在屋內(nèi),晾干。待到清明節(jié)準備食物祭祖墳時,母親就會把晾干的黃飯花拿來煮開,等到湯水變黃后把渣滓去掉,留下黃飯花的湯水,放涼,再把糯米放進去泡,一般一兩個小時即可,然后把泡好變黃了的糯米蒸熟,就變成了香氣可口的黃米飯了。
小時候,最愛吃糯米飯了,尤其是帶著香氣的黃糯米飯,但是家里窮,糯米飯算是精貴的糧食了,平常日子都吃不了,只有到清明祭祖這樣重要的時候才能吃到。每年的清明節(jié),母親都會用心蒸一鍋黃糯米飯,滿足饞嘴的我們。記得每次在祖墳祭祖完后,母親都會在山上摘上些野菜,如野芹菜、龍頭菜、蕨菜、雞娃菜、薺薺菜等等,就地煮上一鍋酸湯,一家子老老小小都圍著那鍋酸湯,手里用荷葉裹著一團黃米飯,搶著吃。
當然,也不止是清明節(jié)才能吃到黃米飯,二月二的時候也能吃到,因為在二月二的時候,家鄉(xiāng)有祭橋和祭碑的習(xí)俗。所謂橋和碑,在我的家鄉(xiāng)風(fēng)俗就是每當家里有體虛多病的孩子,一般都會以這個孩子的名義到有坑槽、斷裂的小路上搭上兩三塊短木板,這就叫橋;或者是到三岔路口、十字路口立一塊指路碑,這就叫碑,寓意著是他讓人們更加方便,便算是修了功德,身體會好起來。而且一旦立了碑和橋,就要尊重和愛護這些碑和橋,所以每年的二月二要去修理和祭拜。我們姐弟中,就數(shù)弟弟身體不好了,他不僅立了指路碑,也立了橋,所以每年的二月二母親也會蒸上一鍋黃米飯并煮上一個雞蛋,帶他去祭拜。每年我都羨慕他有雞蛋吃,而且他每次都不肯依母親給我們分享,但是黃米飯他卻是吃不完的,所以每年我都盼望二月二,盼望著黃米飯,盼望著弟弟的身體好一些,那樣母親也會輕松一點……
就這么盼望著盼望著,我們都長大了,弟弟當了兵,身體變成了玩笑中的“國防身體”,不用再去祭橋祭碑了,我們也開始吃膩了糯米飯,但是母親卻堅持著每年都去摘上幾束黃飯花,掛在家里。去年五一我?guī)е畠夯丶遥瑡寢屜裱λ频母艺f:妮兒應(yīng)該沒吃過黃米飯吧,我們今天就蒸黃米飯吃,她肯定愛吃。當時看著她開始發(fā)白的頭發(fā),我有些凝噎,說媽你教我做吧,這次吃了以后,她肯定還會饞。
我先生老家門前種有一棵梧桐樹,年歲已高,漸顯老態(tài),近年來公公都說:秋冬易熬,春夏難過。一開始我不懂,后來看見每當暖暖的春風(fēng)化開的嫩芽越來越少時,才知道春天是歲月最溫柔的刀,雕刻所有美好,也藏起所有美好。黃飯花、黃米飯成了歲月刻在我所歷經(jīng)過的春天里的美好,只是,多想這份美好永遠不會藏起。 (畢節(jié)納雍供電局 王正美)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文章來源系網(wǎng)絡(luò)轉(zhuǎn)載,本網(wǎng)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及時刪除。
|